
(通訊員 張慧秀)秦觀詞《鵲橋仙》曰:“柔情似水,佳期如夢。”水,因其性柔,又不失其剛,成為園林景觀中極富特色的一個元素。它遇勢而變,遇器而形,與植物、山石、建筑等園林要素組合在一起,可勾勒出千種姿態,萬種風情。以水元素為核心主題的天府中央公園,將水的意蘊融于園林景色,既有“水木弄影”的自然靈動,又有“花溪成境”深遠意境。
2014年11月,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承接了天府中央公園項目景觀工程,該工程正處于天府新區的門戶位置,作為成都市唯一跨天府大道中軸線的城市公園,天府公園成為了天府大道上一道亮麗的景觀軸,體現了“最成都”的文態。
水成為公園的核心主題。“錦江近百煙水綠,新雨山頭荔枝熟。萬里橋邊多酒家,游人愛向誰家宿?”唐代詩人張籍在《成都曲》中,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秀的成都之景。歷史上,成都便是一個因水而生、因水而興的城市。“蜀水文化”早就成為成都延續千年的歷史名片。天府中央公園更是以“水”為筆,潑墨揮毫。公園周邊水網豐富,水系環繞六個地塊,蜿蜒的水渠將六大地塊串聯為一體。公園整體地勢呈南低北高之勢,以北側第一地塊為源頭,分別向南、向東,經過園內織密交錯的水網,最終匯入第六地塊的秦皇湖。綿延流動的水系,將蜀水文化的特色演繹地淋漓盡致。
“木欣欣以向榮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園中的花花草草也因了水流的滋潤,顯得格外靈動而生機。園區以銀杏、垂柳、黃連木、樸樹等大喬木為主,輔以紫薇、楊梅、琵琶、桂花、八角金盤等小喬、灌木,疏密有致,高低有序,不僅增添了水面空間的層次,而且豐富了水中景觀的色彩。岸邊的垂柳,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,婀娜多姿,鳶尾、黃菖蒲、海芋、美女櫻等各色花卉和彩葉地被點綴于駁岸景石之間,或濃或淡,或稀疏,或重疊,或紅紫,或青黛。讓生硬的石岸線條多了一抹柔情和自然的野趣。
天府中央公園中的景觀元素,莫不是依水而建,借水造勢。一條蜿蜒的小徑、一組臨水的平臺,一座精致的小榭、一把小憩的座椅,甚至是一盞靈巧的園燈,皆因了水的環繞而多了幾分韻味。
建成后的中央公園,不僅有傳統城市公園無法媲美的自然環境,更有天府新區核心區的人氣。公園內部構筑起豐富的步行交通網絡,游客可通過水岸漫步游路、山丘散步道、跨水小橋等,盡情瀏覽公園各個分區組團的不同景致,感受不同的新奇體驗。湖水波光粼粼,白鷺飛過花海,游人徜徉湖畔……種種美景令人陶醉,處處演繹著人與自然的和諧。
所謂山水草木皆有情,對于園林人來說,尤其能體會這句話的深意,山水草木在他們眼中皆是生活的藝術,而園林人要做的,就是不斷的在雕琢藝術的過程中,讓自然與人文完美地融合,讓我們的生活更貼近山川與自然,讓我們的城市能夠被依戀和喜歡,真正成為一座看得見山、望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的心靈棲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