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在新宮地鐵站東側,一個東西長約85米, 南北約62米的口袋公園,成為了周邊社區(qū)居民和槐房萬達廣場職工近距離游憩的好去處。在這片狹小的綠地上,國槐、絲棉木、白皮松、油松、白蠟、銀杏、金葉榆、山茱萸等幾十種植物, 在水泥叢林的環(huán)抱中,倔強地扎根、生長, 園內落葉樹種、常綠樹種與低矮灌木搭配精巧,層層遞進, 在陽光的照射下可謂移步換景、賞心悅目。景觀廊架、休憩場地、特色卵石步道等便民設施遍布其間,植物二維碼、植物展示牌、雨水凈化的展示牌,向來此休閑的市民展示植物類型特點以及雨水的收集和凈化過程,訴說著智慧城市的生態(tài)故事。這座“疊翠流金”主題公園的設計者,正是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設計院院黨支部書記、副院長龐宇。今年44歲的他,畢業(yè)于北京林業(yè)大學,從事園林設計行業(yè)已經20個年頭了。從方案設計、施工圖設計、項目前期策劃, 到項目管理、EPC工程總承包項目設計管理, 龐宇從事過幾乎行業(yè)各個層面的工作, 獲得了多項國家省部級獎項。近年來, 他秉承著工匠精神、狠下“繡花功夫”, 針對小微綠地、屋頂花園、留白增綠等綠化改造提升項目, 大力開展研究和實踐創(chuàng)新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。龐宇曾連續(xù)4年指導豐臺區(qū)的多個屋頂花園的方案設計工作。在他看來,屋頂作為樓宇的“第五立面”,能補償建筑物占用的綠化地面, 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綠化覆蓋率。但同時, 屋頂花園也是“螺螄殼里做道場”,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, 對功能需求、防水排水、建筑承重等需求做好平衡。這就要求設計人員要做到“勤”。在豐臺區(qū)教委信息中心屋頂花園、大瓦窯村隆福恒基屋頂花園、鐵營村導航臺屋頂花園等設計項目中, 為了達到設計的藝術效果與墻頂承載力有限的平衡,他平均每周兩次到現場,溝通了解真實需求,帶領團隊項目多方參觀學習,及時對設計方案比選調整。在設計中,龐宇將造型灌木與花卉結合,精確計算亭臺、步道等休閑設施的營造,實現了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。 “留白增綠”是疏解空間、整治提升和城市更新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近幾年,北京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,將騰退空間優(yōu)先用于開展城市修補和生態(tài)修復。龐宇在主持此類工程設計時, 注重做到一個“巧” 字。如在面對場內常見的大量渣土和建筑垃圾,他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(guī)定進行無害化處理,同時結合現場情況,將這些廢棄物合理利用到公園豐富的地形設計中。他還經常呼應海綿城市設計要求,使用植草溝、雨水花園等多項集水措施,選擇耐貧瘠耐干旱的宿根地被植物代替冷季型草坪,通過加大覆土厚度及換土施肥的方法提高苗木成活率。同時,他還會運用掇山理水等手法,細致規(guī)劃景觀、指導施工,因地制宜的將優(yōu)質石材、植物放置到最佳位置,使園林的美感充分發(fā)揮……巧妙的設計,讓原址“烏鴉變鳳凰”, 既提高了花園的生態(tài)價值,更為后期維護降低了成本。 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是中國風景園林行業(yè)中為數不多的央企,被評為園林綠化全國十強企業(yè)。龐宇始終高度重視承接這些“小項目”。原因沒別的,他說,就在一個“心”字。在龐宇看來,這類項目主要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、建筑屋頂、邊角地、廢棄地和閑置地,雖然只是城市中微弱的綠色“星光”,但這類項目親民、便民優(yōu)勢明顯。對于設計者而言, 要用心籌劃、細心設計、精心施工、盡心服務,通過專業(yè)的設計與改造, 見縫插綠、見縫造景,最終, 匯聚起綠色的“星光” 照亮北京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未來。
|